在近日落幕的中國品牌節上,碧水源不僅連續三年躋身“中國品牌500強”,品牌價值大幅提升,更憑借自主研發的海水淡化技術入選國家級《“一帶一路”可持續發展技術清單》。子公司華特源也頻傳捷報,獲北京市新技術認證與中國科協成果轉化案例收錄,展現出碧水源在膜技術與鹽湖提鋰等多領域的領先實力與創新動能。
連續三年入圍品牌500強,品牌價值同比顯著增長
近日,以“AI與出海”為主題的中國品牌節在深圳成功舉辦。大會發布了《TopBrand 2025中國品牌500強》榜單,碧水源連續三年強勢入圍,品牌價值高達148.56億元。從2023年首次入選的90.88億,到今年的148.56億,碧水源品牌價值兩年增長38.8%,實現了跨越式增長,彰顯了其在環保領域的卓越領導力與強大的品牌韌性。
碧水源始終將品牌建設置于核心戰略位置,堅持科技創新,致力于高端膜材料原創技術研發,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,以高質量發展鞏固其“世界一流膜科技企業”“中國環保領軍企業”等多重品牌形象。
自主研發海淡技術入選國家級“一帶一路”技術清單
近日,由科技部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編制的《面向“一帶一路”國家可持續發展技術清單(2025)》正式發布,碧水源“節能型雙膜耦合海水淡化技術”成功入選該國家級清單。
該技術以耐熱耐污染超濾膜(UF)和抗污染反滲透膜(RO)為核心,具備抗污染性強、能耗低、回收率高等優勢,已應用于青島董家口、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多個國內外項目,不僅打破國外長期技術壟斷,更為中國海水淡化產業高端化、規模化和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動力。
華特源吸附劑獲雙項認證,突破鹽湖提鋰世界難題
旗下子公司華特源同樣捷報頻傳:其LIS-T鈦系鋰吸附劑榮獲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認證。該產品憑借獨有的鈦基配方,成功攻克堿性鹽湖提鋰的世界級難題,相關技術已成功運用于西藏拉果錯鹽湖2萬噸提鋰標桿項目。
同時,華特源《鹽湖提鋰鈦系吸附劑的開發及產業化應用》項目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納入科技成果轉化案例庫,充分體現公司從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的全鏈條創新能力,以及在鋰資源高效提取領域的技術引領與產業化實力。
作為碧水源戰略新興產業的代表,華特源持續深耕新材料研發與產業化,已累計申請專利80余項,其中發明專利超過60項,并先后獲評高新技術企業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北京市知識產權試點單位。在環保裝備與膜技術領域,公司還榮獲中國膜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、環保裝備技術創新獎二等獎等行業重磅獎項。
屢獲殊榮不僅是對碧水源科技創新實力與品牌影響力的高度認可,更是對其推動環保產業升級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充分肯定。未來,碧水源將繼續堅持技術引領、強化產業協同,在全球化布局中持續展現中國環保科技企業的擔當與力量。